怪我何所为,千骑居上头
出处:《次韵孙少述二首 其二》
宋 · 刘攽
为贫始愿仕,逢辰叨典州。
朴直守故学,迟暮悲旧游。
此邦诗书林,处士原宪俦。
怪我何所为,千骑居上头。
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远惭遂初赋,清节第一流。
桑榆不相遗,欢笑脱羁愁。
朴直守故学,迟暮悲旧游。
此邦诗书林,处士原宪俦。
怪我何所为,千骑居上头。
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远惭遂初赋,清节第一流。
桑榆不相遗,欢笑脱羁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次韵孙少述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感慨与反思,以及对友情和道德品质的追求。
首句“为贫始愿仕”,点明了诗人最初出仕的原因是为了摆脱贫困。接着,“逢辰叨典州”描述了诗人有幸在恰当的时机担任州官,暗示了命运的眷顾。然而,“朴直守故学,迟暮悲旧游”则透露出诗人对坚守本真、怀念过去友情的复杂情感。
“此邦诗书林,处士原宪俦”两句,诗人赞美了所在之地的文化氛围浓厚,自己仿佛与古代贤士原宪为伍,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怪我何所为,千骑居上头”描绘了诗人面对众多随从时的困惑与自省,似乎在质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充分回报的遗憾。最后,“远惭遂初赋,清节第一流。桑榆不相遗,欢笑脱羁愁”则是诗人对自身道德品质的自我期许,希望在晚年能保持清廉节操,摆脱忧愁,过上快乐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友情、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