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此等圣人事,岂得复顾叔孙通
出处:《和吴九元会》
宋 · 刘敞
汉家初成长乐宫,亦以十月朝百工。
武夫崛起少仪节,秦制苟简非王风。
犹云始知天子贵,此甚可笑田舍翁。
圣朝礼乐百年备,文物寖盛兼羲农。
月正元日古所用,数岁一讲宾王公。
东至日出西太蒙,南极丹穴北崆峒。
重译款关惟恐后,奉琛荐币无不恭。
太常调乐辨韶武,少府拭璧差桓躬。
旗常卷舒王路肃,干羽出没顽民从。
协风入律效朔易,瑞雪盈尺迎年丰。
阴惨阳舒变顷刻,天决地辟含冲融。
君看此等圣人事,岂得复顾叔孙通。
道旁击壤九龄叟,校室受书三尺童。
惯习升平不自觉,岂悟帝力高无穷。
赖君作诗播英实,如以鸣鼓祛昏聋。
吾知朝廷亿万载,与地侔富天比崇。
武夫崛起少仪节,秦制苟简非王风。
犹云始知天子贵,此甚可笑田舍翁。
圣朝礼乐百年备,文物寖盛兼羲农。
月正元日古所用,数岁一讲宾王公。
东至日出西太蒙,南极丹穴北崆峒。
重译款关惟恐后,奉琛荐币无不恭。
太常调乐辨韶武,少府拭璧差桓躬。
旗常卷舒王路肃,干羽出没顽民从。
协风入律效朔易,瑞雪盈尺迎年丰。
阴惨阳舒变顷刻,天决地辟含冲融。
君看此等圣人事,岂得复顾叔孙通。
道旁击壤九龄叟,校室受书三尺童。
惯习升平不自觉,岂悟帝力高无穷。
赖君作诗播英实,如以鸣鼓祛昏聋。
吾知朝廷亿万载,与地侔富天比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汉代到宋代,中国礼仪制度的演变与完善,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繁荣景象。
开篇提到汉代初建长乐宫时,十月举行朝见百工的仪式,显示出对工匠的尊重。接着批评秦朝制度虽简陋,但并非王者之风。然后指出圣朝礼乐完备,文治武功并举,月正元日用于祭祀,各国使者纷至沓来,表现出盛世气象。诗中描述了国家在地理上的广阔,以及对外交往的开放与和平,强调了礼仪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诗人通过对比汉、秦、圣朝的礼仪,赞扬了圣朝礼乐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以及其对古代文明的融合。诗中提到音乐、舞蹈、服饰、礼仪等方面的调整与规范,展现了国家在文化上的自信与创新。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诗人通过比喻,将圣朝的礼仪制度比作敲响的鼓声,旨在唤醒民众对礼仪的重视,强调了礼仪对于社会秩序与道德教化的意义。诗人表达了对圣朝礼乐制度的赞美,并期待这种制度能够长久延续,与天地同寿,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古代礼仪制度的颂歌,也是对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