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平日祗尊儒,文武于今遂两途
出处:《避方寇五绝 其三》
宋 · 郑刚中
朝廷平日祗尊儒,文武于今遂两途。
闻说官军又旗靡,谁收黄石老人书。
闻说官军又旗靡,谁收黄石老人书。
注释
朝廷:指封建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机构。祗:只。
尊儒:尊崇儒家学说。
文武:文职和武职。
两途:两种不同的道路或职责。
闻说:听说。
官军:官方军队。
旗靡:旗帜倒下,比喻军队溃败。
黄石老人:传说中的黄石公,据说曾传授《孙子兵法》给孙膑。
书:兵法秘籍。
翻译
朝廷一直以来只尊重儒家学者,现在文武官员的职责变得完全不同。听说官军又遭遇败绩,还有谁能像黄石老人那样得到兵法秘籍呢?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以及文武官员职责分工的现象。首句“朝廷平日祗尊儒”表明在平时的朝廷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受到高度尊重。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文武于今遂两途”,意味着文官和武将的角色和职责开始分化,各自独立发展。
后两句“闻说官军又旗靡,谁收黄石老人书”则转向了现实的军事情境。这里的“官军旗靡”暗示了战事可能不太顺利,军队士气低落。而“黄石老人书”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黄石公传给张良兵法,象征着智慧和军事策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军事智谋的期待,同时也隐含了对当前军事形势的忧虑,不知谁能像黄石老人那样提供扭转乾坤的计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家文化为背景,揭示了宋代社会的矛盾与挑战,以及对军事领导力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