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近报千家哭,赤帝曾经百战场
出处:《彭城书怀》
明 · 邓云霄
堤畔奔涛走吕梁,城南墟落莽苍苍。
黄河近报千家哭,赤帝曾经百战场。
日月浮生谁寿夭?兴亡人世几沧桑。
试人沛里寻遗老,彭祖坟边半夕阳。
黄河近报千家哭,赤帝曾经百战场。
日月浮生谁寿夭?兴亡人世几沧桑。
试人沛里寻遗老,彭祖坟边半夕阳。
鉴赏
这首诗《彭城书怀》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对彭城(今徐州)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堤畔奔涛走吕梁,城南墟落莽苍苍”描绘了彭城的自然景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波澜壮阔;城南的荒凉村落,苍茫一片,映衬出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颔联“黄河近报千家哭,赤帝曾经百战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感。黄河的哭泣之声似乎在诉说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而“赤帝”一词暗指汉高祖刘邦,他曾在彭城一带进行过无数次的战斗,这里通过“百战场”的描述,展现了彭城作为古代军事要地的历史地位。
颈联“日月浮生谁寿夭?兴亡人世几沧桑”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日月交替,生命无常,无论是长寿还是短命,都无法逃脱时间的轮回。兴衰更替,人世间经历了无数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历史轮回的深刻感悟。
尾联“试人沛里寻遗老,彭祖坟边半夕阳”以具体行动呼吁人们去寻找那些见证了历史的老者,以及前往彭祖的墓地,感受时间的痕迹。彭祖是中国传说中的长寿之人,其坟墓的存在,成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象征,让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感受到岁月的静美与生命的深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彭城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