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水鱼分族,归云鸟候门
出处:《同潘孺文诸从舅集外祖养拙楼》
明 · 黎彭龄
支公同作社,散木自名园。
剩水鱼分族,归云鸟候门。
亭漪涵药圃,屋牖睹花源。
近向丹经注,柴桑短褐存。
剩水鱼分族,归云鸟候门。
亭漪涵药圃,屋牖睹花源。
近向丹经注,柴桑短褐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亲属在养拙楼聚会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支公同作社,散木自名园”,以“支公”暗指东汉隐士支遁,与“同作社”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隐逸氛围。同时,“散木”自名园,既体现了园中树木的自然生长状态,也寓意着主人不拘形式、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颔联“剩水鱼分族,归云鸟候门”,通过“剩水”与“鱼分族”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水边鱼群的和谐共生景象;而“归云”与“鸟候门”则描绘了天空中云朵飘动与鸟儿归巢的动态画面,两联共同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图。
颈联“亭漪涵药圃,屋牖睹花源”,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亭台倒映在水中的涟漪,仿佛与周围的药圃融为一体,而屋檐下的窗户则能窥见远处的花源,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与心灵的相通。
尾联“近向丹经注,柴桑短褐存”,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近向丹经注”意味着诗人深入研究道家经典,寻求精神的指引;“柴桑短褐存”则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家哲学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