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出处:《虾蟆背》
宋 · 苏轼
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注释
覆盂:倒扣的碗。蟆颐:蛙的下巴。
偃月:弯月形状。
月液:月光般的液体。
根源:源头。
苍崖:青色悬崖。
龙破山:龙的力量使山破裂。
深碧色:深绿色。
禀受:天生具有。
苦洁清:极纯净。
凡水:一般的水。
隔:隔离。
煮茶好:煮茶味道好。
翻译
蛙背像倒扣的碗,蛙的下巴像弯月。说是月中的蛙,张口能吐出月光般的液体。
它的源头极其深远,源自百尺青色悬崖的裂缝。
当初有龙破开山体,这水便随着龙一起流出。
流入江中,尽管江水浑浊,它依然保持着深绿色。
它天生纯净,与一般的水隔离分明。
不仅煮茶味道绝佳,酿酒也必定无人能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虾蟆(即青蛙)的形态和水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与感悟。蟆背如同覆盖的盂器,蟆颐则似弯月之形,借此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注意和赞赏。
水源来自远方,穿过百尺高的苍崖,显示出水的力量与生命力。龙破山而出,象征着强大和自由。这股水流入江之后,虽然江水变得浊黄,但它仍然保持着深碧色的清澈,与普通的河水有所区别。
诗人通过“禀受苦洁清”一句,表达了这股水不仅清澈,而且承载着天然之物的纯净。最后两句则从实用角度出发,赞美这水煮茶好、酿酒无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珍视和利用。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展示了苏轼在山水田园生活中的闲适心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