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帙初携入奉常,濯缨又复向沧浪
匡时未必惭长□,抚事无如归故乡。
雨钓海头机已息,云根谷口鬓俱苍。
客来若也询馀计,题得新诗满草堂。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寄郑彦博》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联“礼帙初携入奉常,濯缨又复向沧浪”,开篇即以“礼帙”、“奉常”、“濯缨”、“沧浪”等词,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风范,同时暗含着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礼帙”象征着学问与礼仪,“奉常”则指向官职与责任,而“濯缨”与“沧浪”则寓意着对清高品格的追求与回归自然的愿望。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的邀请,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
颔联“匡时未必惭长□,抚事无如归故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即使在匡正时弊的道路上有所犹豫或不自信,但面对人生的归宿——故乡,却无从选择。这里,“匡时”表达了对社会的责任感,“惭长□”则可能是对自身能力或行为的自我反思,“抚事”则是对现实的感慨,“归故乡”则寄托了对心灵家园的向往。这一联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责任与个人情感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颈联“雨钓海头机已息,云根谷口鬓俱苍”,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雨中的海钓,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机已息”暗示了对功名利禄的放下;“云根谷口”则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画面;“鬓俱苍”则以岁月的痕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联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
尾联“客来若也询馀计,题得新诗满草堂”,以假设的方式,设想了朋友来访的情景。如果有人询问诗人的未来打算,他将用新的诗歌来回应,充满着对未来创作的期待与自信。这一联诗,既是对友情的肯定,也是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执着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佳作,更是一首富含哲理、情感真挚的抒情诗,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