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
黄头父老见事多,谓有此身无此热。
老人何得怨天公,山堂日日多南风。
乌纱攲帽剪云叶,白鬓吹雪飞蓬松。
已挹蔗浆浇热恼,更注井花回睡容。
人生如此亦不恶,饱食安坐初何功。
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
蕃兵入汉作巢窟,战骑横戈岁驰突。
旌旗耀日红蔽天,铁甲烘云气销骨。
安得壮士如恶来,上诉帝阍关钥开。
尽泻天河作飞雨,四海八方无一埃。
秋禾不槁敌不来,我亦高枕喧春雷。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夏热叹》,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诗中描绘了夏日酷热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与期盼。
首句“祝融当权不可夺”,以神话中的火神祝融象征夏日的炎热,形象地表达了夏季高温的威力。接着,“海水欲沸山欲裂”进一步渲染了夏日酷热的极端状态,仿佛连自然界的水和山都难以承受这股热力。
“黄头父老见事多,谓有此身无此热”两句,通过老人们的视角,反映了他们对当前炎热天气的惊讶与不解。接下来,“老人何得怨天公,山堂日日多南风”则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接受与理解,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适应。
“乌纱攲帽剪云叶,白鬓吹雪飞蓬松”描绘了夏日里人物的形象,帽子倾斜,白发在风中飘扬,生动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与人的反应。接着,“已挹蔗浆浇热恼,更注井花回睡容”描述了人们通过饮用甘甜的蔗浆和冷水来缓解炎热,恢复精神状态。
“人生如此亦不恶,饱食安坐初何功”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反思,认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享受生活的舒适,但这种安逸是否真的有价值或意义值得思考。
最后,“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通过帝王的避暑行为,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与矛盾。同时,“蕃兵入汉作巢窟,战骑横戈岁驰突”描绘了边疆的动荡与不安,预示着潜在的社会危机。
“旌旗耀日红蔽天,铁甲烘云气销骨”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火焰般的旗帜与士兵的盔甲在阳光下闪耀,仿佛能将空气中的水分蒸发殆尽。
“安得壮士如恶来,上诉帝阍关钥开”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够打开通往和平的大门,结束战争与苦难。
“尽泻天河作飞雨,四海八方无一埃”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希望它能像天河倾泻而下,滋润大地,净化空气。
“秋禾不槁敌不来,我亦高枕喧春雷”则预示了秋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战争与炎热都将过去,人们可以安心度过一个宁静的季节。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