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再逢周礼乐,十年曾奉舜衣裳
出处:《正月十五》
明 · 边贡
城上旌旗闪夕光,城边戈甲俨龙骧。
郊门月上游尘静,辇路春回细草长。
千古再逢周礼乐,十年曾奉舜衣裳。
行宫咫尺天俱远,愁见林鸦接翅翔。
郊门月上游尘静,辇路春回细草长。
千古再逢周礼乐,十年曾奉舜衣裳。
行宫咫尺天俱远,愁见林鸦接翅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五日夜晚京城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节日的盛况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联“城上旌旗闪夕光,城边戈甲俨龙骧”以“闪夕光”的旌旗和“俨龙骧”的戈甲开篇,既描绘了城楼上的壮观景象,也隐含了节日中军容整肃、秩序井然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喜庆的氛围。
颔联“郊门月下游尘静,辇路春回细草长”则转向对郊外和皇宫内景的描写。月光下的郊门显得格外宁静,游尘不再飞扬,暗示了节日之夜的祥和与清静。而皇宫内的辇路在春天的回转中,细草生长,生机勃勃,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希望。
颈联“千古再逢周礼乐,十年曾奉舜衣裳”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敬仰。诗人提到“周礼乐”和“舜衣裳”,分别代表了古代文明的礼仪制度和服饰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尾联“行宫咫尺天俱远,愁见林鸦接翅翔”则以个人情感收束全诗。行宫虽近在咫尺,但诗人却感到与天的距离遥远,这或许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或对权力距离的感慨。最后,看到林中的乌鸦接翅飞翔,引发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深思,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正月十五日京城的节日景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