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去还未能,蹉跎驻光景
出处:《夜闻鹤唳有感》
明 · 于谦
斋居无四邻,庭空篆烟冷。
明月扬素辉,脩篁散疏影。
双鹤向我鸣,鼓翅复引领。
灵风振缟衣,露华浥丹顶。
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
芝田在何许,遥遥隔尘境。
欲去还未能,蹉跎驻光景。
听此融心神,令人发深省。
明月扬素辉,脩篁散疏影。
双鹤向我鸣,鼓翅复引领。
灵风振缟衣,露华浥丹顶。
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
芝田在何许,遥遥隔尘境。
欲去还未能,蹉跎驻光景。
听此融心神,令人发深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夜闻鹤唳有感》,描绘了斋居独处时夜晚的静谧与神秘。首句“斋居无四邻,庭空篆烟冷”展现了诗人清寂的居住环境,篆烟冷清,更显孤独。接着,“明月扬素辉,脩篁散疏影”通过明亮的月光和稀疏的竹影,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氛围。
“双鹤向我鸣,鼓翅复引领”描绘了鹤儿的鸣叫,它们的动态增添了诗意,仿佛在与诗人交流。鹤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其鸣声清越,穿透云霄,使得“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诗人借此表达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但又感叹“芝田在何许,遥遥隔尘境”,意味着理想之地遥不可及。
最后两句“欲去还未能,蹉跎驻光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渴望与现实中滞留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反思。“听此融心神,令人发深省”则点明了诗歌的主题,鹤鸣之声让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鹤鸣为引,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中的困惑,富有哲理,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