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厌承明,还求领郡行
出处:《送杨大年知处州二首 其一》
宋 · 钱若水
夫子厌承明,还求领郡行。
两章干负扆,数刻对延英。
岂独綵衣乐,兼为昼锦荣。
圣朝循吏传,首得见君名。
两章干负扆,数刻对延英。
岂独綵衣乐,兼为昼锦荣。
圣朝循吏传,首得见君名。
注释
夫子: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这里特指官员。厌承明:厌倦了宫廷生活。
领郡行:到地方担任郡守。
干负扆:向皇帝进言献策。
延英:宫殿名,常指皇帝接见臣下的地方。
綵衣乐:穿彩衣的快乐,比喻做官的荣耀。
昼锦荣:白天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家,象征显贵和荣耀。
循吏传:遵循儒家道德的官吏传记。
首得见君名:第一个被载入史册,获得赞誉。
翻译
夫子厌倦了侍奉皇帝,希望能去郡县任职。他呈上奏章多次,短暂地在延英殿应对皇上。
这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彩色官服的快乐,更是为了白天回家时的荣耀。
在圣明的朝廷中,循吏的传记里,你的名字将会第一个被提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若水赠送给友人杨大年的作品,表达了对杨大年出仕地方、担任处州知州的祝贺和对其政绩的期待。诗中"夫子厌承明"暗指杨大年在朝廷任职已觉厌倦,渴望外放地方,"还求领郡行"则直接表达了他的去意。"两章干负扆,数刻对延英"描述了他在朝廷上积极进言的情景,"干负扆"象征着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延英"则指宫廷的延英殿,暗示了他受到皇帝的接见。
"岂独綵衣乐,兼为昼锦荣"进一步表达了对杨大年衣锦还乡、荣耀归家的期望,"綵衣"代表官员的华丽服饰,"昼锦荣"则是日间穿着华丽衣服回乡的荣耀。最后两句"圣朝循吏传,首得见君名",高度赞扬了杨大年作为圣明时代的好官,他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循吏典范。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对朋友仕途晋升和个人成就的美好祝愿的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