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郭繁华地,斯游喜屡经
出处:《登咒土寺东台》
宋 · 郭印
寻幽通野寺,访古得危亭。
木偃千年盖,山围一面屏。
登临徐发兴,萧散偶忘形。
倚郭繁华地,斯游喜屡经。
木偃千年盖,山围一面屏。
登临徐发兴,萧散偶忘形。
倚郭繁华地,斯游喜屡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寻:寻找。幽:幽深。
野寺:野外的寺庙。
访:探访。
古:古老。
危亭:高高的亭子。
木偃:树木倾斜。
千年盖:千年古树的树冠。
山围:山峦环绕。
一面屏:像一面屏风。
登临:登山游览。
徐发兴:慢慢兴起兴致。
萧散:闲适、放松。
忘形:忘记自我。
倚郭:靠近城墙。
繁华地:繁华的城市区域。
斯游:这次游玩。
喜屡经:多次欢喜前来。
翻译
我寻找幽静的野外寺庙,探访古老的高亭。千年古木枝叶如盖,山峦环绕像天然屏障。
慢慢登上山顶,心情逐渐舒畅,偶尔忘却形骸。
这处位于城郊的繁华之地,我常来此游玩,心中欢喜不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登咒土寺东台》,描绘了作者寻幽探胜,探访古老的寺庙和危亭的经历。首句“寻幽通野寺”展现出对隐秘山林中寺庙的好奇与向往,次句“访古得危亭”则强调了探寻历史遗迹的兴致。第三句“木偃千年盖”描绘了树木历经千年依然挺拔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壮观。第四句“山围一面屏”则运用比喻,形容山势如屏障环抱,景色优美。
第五、六句“登临徐发兴,萧散偶忘形”表达了作者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心情逐渐舒畅,忘却世俗烦恼,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一句“倚郭繁华地,斯游喜屡经”,诗人身处都市边缘的宁静之地,对于能多次重游这样的地方感到欣喜,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环境的清幽和登临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