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千钧弩,襟怀百丈澜
旧业遗松径,幽栖远杏坛。
数椽容膝易,五斗折腰难。
有客来排闼,无人为整冠。
讽诗称鲍照,卧雪念袁安。
下里余谁和,《高山》尔自弹。
迎门屐齿折,扶病带围宽。
乍喜交时彦,相寻到冷官。
邻惊都骑盛,仆出草堂看。
光价连城璧,风流艺苑兰。
老嗟倾盖晚,贫觉布衣单。
午灶添茶具,烟蓑罢钓竿。
传呼闻杜曲,荣耀满江干。
文雅多歆艳,殷勤少接欢。
长鲸钩上掣,巨阙匣中蟠。
笔力千钧弩,襟怀百丈澜。
籍通金马选,诏待紫泥乾。
乐毅曾强赵,夷吾遂霸桓。
贵应联万石,功定服三韩。
留取刊彝鼎,勋名未汝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晚岁:晚年。屏迹:隐藏踪迹,避世。
遗松径:遗留的松林小径。
幽栖:幽静的隐居生活。
折腰:忍受屈尊。
排闼:直闯门内。
袁安:东汉名士,以廉洁著称。
《高山》:古琴曲,比喻高雅的文学作品。
草堂:简陋的房屋。
倾盖:初次相见。
布衣:平民百姓。
午灶:中午的炉灶。
杜曲:唐代长安附近的地方,以诗人聚集闻名。
万石:古代官员的俸禄单位。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着功绩。
翻译
随着年岁的增长搬家频繁,正值春寒时节我隐居避世。旧日产业只有松径留存,幽静居住远离杏花坛边。
简陋几间屋勉强容身,但五斗米俸禄却难以承受。
有访客敲门,无人整理头冠迎接。
吟诵鲍照的诗篇,想起袁安卧雪的清高。
我的诗才如同下里巴人,你独自弹奏高山流水。
门槛因迎门而折断,疾病缠身衣带渐宽。
初时欣喜能与才俊交往,却寻来冷僻的官职任职。
邻居惊讶于门前车马众多,仆人出门查看。
你的才华如连城之璧,艺术修养似兰香四溢。
感叹相识太晚,贫困使我衣衫单薄。
午后的炊烟增添茶具,钓鱼的蓑衣闲置。
名声在杜曲间传扬,荣誉遍布江边。
你的文采令人羡慕,但交往中少有欢乐。
大鱼被你的笔力所吸引,宝剑藏于匣中等待出鞘。
你的笔力如千钧之弩,胸怀壮志如百丈波澜。
凭借科举之路进入仕途,等待皇帝的诏书下达。
乐毅曾使赵国强大,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
你的地位应与万石相当,功绩足以使三韩臣服。
留下你的丰功伟绩刻在彝鼎之上,你的勋名并未止步。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宋无所作,题为《答马怀秀兄弟见访》。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的情趣。
"移家连晚岁,屏迹值春寒。旧业遗松径,幽栖远杏坛。"
开篇即描绘出诗人隐居的意境,晚年移居于偏僻之地,避世而居,春日尚寒,古老的职业如同遗留在松林小径上的痕迹,而自己则藏身于远离尘嚣的杏坛。这里流露出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数椽容膝易,五斗折腰难。有客来排闼,无人为整冠。"
接下来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几椽之屋足以容身,而五斗米却难以为生,体现了诗人的清贫与艰辛。即便有客来访,也无人帮忙整理家中之物。
"讽诗称鲍照,卧雪念袁安。下里余谁和,《高山》尔自弹。"
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古代诗人的崇敬,以及自己孤独时的自我安慰。在寂寞中,他只好自己弹奏《高山》,寻求心灵上的寄托。
"迎门屐齿折,扶病带围宽。乍喜交时彦,相寻到冷官。"
诗人在生活中的不易和对友情的渴望也在此段得到了体现。他虽身处困境,但仍乐于与朋友交往,共同度过艰难时光。
"邻惊都骑盛,仆出草堂看。光价连城璧,风流艺苑兰。"
这里写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自己所处文化艺术世界的情怀。他虽居于偏远,但心中充满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
"老嗟倾盖晚,贫觉布衣单。午灶添茶具,烟蓑罢钓竿。"
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迈时的感慨,以及清贫中的简单生活。他珍惜每一刻,即便是午后添置简单的茶具,也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传呼闻杜曲,荣耀满江干。文雅多歆艳,殷勤少接欢。"
这里诗人提及了音乐和文学,表达了自己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惜。他虽生活简朴,但心中充满了文艺的韵味。
"长鲸钩上掣,巨阙匣中蟠。笔力千钧弩,襟怀百丈澜。"
诗人通过对书法和文学才能的描绘,展示了自己内心的才华与抱负,这些都如同他笔下的力量,奔涌而出。
"籍通金马选,诏待紫泥乾。乐毅曾强赵,夷吾遂霸桓。"
这部分诗句写出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仰慕,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理想。他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传世,就如同古代名将的英勇事迹。
"贵应联万石,功定服三韩。留取刊彝鼎,勋名未汝阑。"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荣耀和成就的追求,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流传后世,就如同古代的贤君良将。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友情交往、文化艺术追求以及个人抱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宋无在元代社会背景下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家园写照,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