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出处:《酬窦拾遗秋日见呈》
唐 · 皇甫曾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注释
孤城:形容城市荒凉或孤立。永巷:长长的巷子,常用来象征寂寞或冷清。
时相见:偶尔相遇。
衰柳:枯萎或凋零的柳树,象征衰老或衰败。
闲门:无人问津或闲置的门。
日半斜:夕阳西下,表示时间已晚。
欲送:想要送别。
近臣:亲近的大臣。
朝魏阙:前往朝廷,魏阙指代朝廷。
犹怜:仍然怜惜。
残菊:凋零的菊花,象征坚韧或秋意。
陶家:这里可能暗指隐士或田园生活。
翻译
孤独的城市中,我们偶尔在长巷相逢衰败的柳树围绕着悠闲的门户,夕阳斜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而又有些凄凉的秋日景象。开篇"孤城永巷时相见",设定了一个空旷静寂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在一座孤立的古城中偶遇,时间已经是黄昏时分,给人以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衰柳闲门日半斜",这里的“衰柳”指的是秋天枯萎的垂柳,与“闲门”相映,显得更加寂静。太阳已经西斜,只剩下了一半的光芒,照在那闲置不用的门上,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欲送近臣朝魏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近臣"可能指的是即将离去的朋友,而"朝魏阙"则是古代都城长安的东门,意味着朋友要远行到很远的地方去。诗人想要送别,但又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最后一句"犹怜残菊在陶家",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凋零之物的怜悯之情。陶家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是一个隐喻,代表着往昔的生活和记忆。而“残菊”则象征着秋天的寂寞与生命力的衰退。诗人对这些即将消逝的事物感到不舍,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是常见的,他们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传递了一种对友人的惜别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