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是苦靳惜,未办开花大如掌
宋 · 张扩
梅花孤高少辈行,蜡梅晚出辄争长。
素妆落额岂不好,浅黄拂杀更官样。
檀心半迎寒日吐,暗香坐待初月上。
春风不是苦靳惜,未办开花大如掌。
君不见桃李开花到结果,削梗钻核终奇祸。
蜡梅沾蜡如幻成,渠要调羹身后名。
素妆落额岂不好,浅黄拂杀更官样。
檀心半迎寒日吐,暗香坐待初月上。
春风不是苦靳惜,未办开花大如掌。
君不见桃李开花到结果,削梗钻核终奇祸。
蜡梅沾蜡如幻成,渠要调羹身后名。
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背景,巧妙地将蜡梅引入,通过对比与讽刺,展现了诗人对蜡梅的独特见解。首先,梅花被描绘为孤高之物,独步于百花之前,而蜡梅则在晚春时节出现,试图与梅花一较高下。诗人通过“蜡梅晚出辄争长”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蜡梅不甘示弱的形象。
接着,诗人对蜡梅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素妆落额岂不好,浅黄拂杀更官样。”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蜡梅的白色花冠比作素妆,浅黄色的花瓣则像是穿上了一件官服,形象地表现了蜡梅的优雅与独特。
进一步,诗人通过“檀心半迎寒日吐,暗香坐待初月上”这两句,描绘了蜡梅在寒冷中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等待着月光的照耀,展现出蜡梅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他通过“春风不是苦靳惜,未办开花大如掌”这一转折,暗示了蜡梅虽然美丽,但终究无法与春天的百花相比,无法达到开花如手掌般大的壮观景象。这不仅是对蜡梅的赞美,也是对梅花的间接赞扬。
最后,诗人以桃李开花到结果,最终却带来“削梗钻核终奇祸”的讽刺,与蜡梅“渠要调羹身后名”的自我标榜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蜡梅追求虚名、忽视本质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蜡梅的美丽与独特,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不应过于追求表面的荣誉,而应注重内在品质与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