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吐银蟾渐呈露,林垂翠影早参差
出处:《云关观月》
宋 · 李昴英
山间未晚先得月,料想城中见较迟。
海吐银蟾渐呈露,林垂翠影早参差。
孤轮涵涧安禅处,明镜当空沉籁时。
夜半衰翁犹独坐,清光吸尽入诗脾。
海吐银蟾渐呈露,林垂翠影早参差。
孤轮涵涧安禅处,明镜当空沉籁时。
夜半衰翁犹独坐,清光吸尽入诗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间:指远离城市的山野。未晚:天色未完全暗下来。
先得月:比城市先看到月亮升起。
料想:推测,猜想。
海吐银蟾:形容大海反射月光,如银色蟾蜍跃出海面。
渐呈露:逐渐显露出来。
林垂翠影:树林投下翠绿的阴影。
参差:交错,不规则。
孤轮:孤独的月亮。
涵涧:照在山涧中。
安禅:静心冥想。
沉籁时:寂静无声的时候。
衰翁:年迈的老者。
犹独坐:仍然独自坐着。
清光:清冷的月光。
诗脾:诗人的灵感或情感。
翻译
山中的月亮升起尚早,预料城市中的人们看到会更迟一些。大海如同吐出银色的蟾蜍,月光逐渐显现,树林中绿意斑驳,光影交错。
孤独的月亮映照在山涧的静谧之地,明亮如镜,静待着深夜的沉寂时刻。
半夜时分,老翁独自坐着,清冷的月光仿佛被他吸入诗的灵魂深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夜晚景象,诗人在山中比城市更早地欣赏到了月亮。"料想城中见较迟"表达了一种自然与都市生活之间的对比,山区环境让人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到时间流逝的不同节奏。
"海吐银蟾渐呈露"中的“海”指代广阔无垠的天空,而“银蟾”则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这里描述的是月亮逐渐升起、露出真容的情景。"林垂翠影早参差"则描写了树木投射在大地上的长长影子,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参差不齐。
"孤轮涵涧安禅处"中的“孤轮”指的是那挂在天空的单个月亮,而“涵涧”则是山间小溪之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寻找到了一处宁静的禅修之地。"明镜当空沉籁时",这里的“明镜”比喻那清澈如同水面般的夜空,而“沉籁”则是对夜深人静声音渐渐减弱的描绘。
最后两句,“夜半衰翁犹独坐”描写了诗人到了深夜,还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清光吸尽入诗脾",这里的“清光”指的是月亮的光辉,而“诗脾”则是诗人的心灵世界。这句表达了诗人将月之美丽全部融入到自己的内心和创作中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