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下梅花树,应为调羹故早开
出处:《寄上张参政》
宋 · 姜夔
姑苏台下梅花树,应为调羹故早开。
燕寝休誇香雾重,鸳行却望衮衣来。
前时甲第仍垂柳,今度沙堤已种槐。
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劲羽毛摧。
燕寝休誇香雾重,鸳行却望衮衣来。
前时甲第仍垂柳,今度沙堤已种槐。
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劲羽毛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姑苏台:古代吴国的宫殿。调羹:调制羹汤,此处比喻为宫廷事务。
早开:提前开花。
燕寝:皇帝或贵族的卧室。
香雾:形容香气浓厚。
衮衣:古代帝王的礼服。
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垂柳:象征着过去的繁华。
沙堤:皇帝出行时所经的道路,此处指代皇宫。
无枝夜飞鹊:比喻无处安身的人。
月寒风劲:形容环境恶劣。
羽毛摧:比喻遭受打击或摧残。
翻译
姑苏台下的梅花树,因为要调味羹的缘故早早开放。寝宫不再夸耀香气浓郁,鸳鸯行列期待着龙袍的到来。
先前的豪宅庭院仍有垂柳,如今的沙堤上已种满了槐树。
应会想念那些无处栖息的飞鹊,在寒冷的月夜和强风中,羽毛都折损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所作的《寄上张参政》,通过对姑苏台下梅花的描绘,寄寓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感慨。首句“姑苏台下梅花树,应为调羹故早开”,以梅花象征友人的高洁品格,暗示其因政绩卓著而受到朝廷赏识,提前绽放。次句“燕寝休誇香雾重,鸳行却望衮衣来”,通过燕寝的奢华与自己对友人荣归的期盼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地位显赫的羡慕和对其归来的期待。
第三句“前时甲第仍垂柳,今度沙堤已种槐”,回忆过去友人任职之地的景象,柳树依旧,而沙堤新植槐树,寓意着时光变迁和友人仕途的更迭。最后一句“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劲羽毛摧”,以夜鹊无枝栖息,比喻友人远离家乡,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和思乡之情的关怀。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既赞美了友人的政绩,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和祝愿,展现了姜夔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