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垂裳可为理,游麟方在郊全文

垂裳可为理,游麟方在郊

明 · 刘崧
士有希古者,端居在衡茅。
鸣琴既无谱,酌酒亦用匏。
气淳语言朴,其俗自不浇。
誓将木石俱,永谢时世交。
垂裳可为理,游麟方在郊
独往思见之,怅然歌有巢。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所作的《题太古斋为刘政卿赋》。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描绘了一个高尚的士人,独自居住在简陋的衡茅之中,弹奏没有谱的琴,用葫芦(匏)饮酒,生活质朴而纯净。这样的氛围使得风俗淳厚,不浮华。诗人立誓要像古人那样,与木石为伴,远离世俗交往,保持清高。

他引用“垂裳可为理”这一典故,暗示自己愿意回归自然,如同《诗经》中的贤人般,过着简朴的生活。他还提到“游麟方在郊”,意指理想的贤人境地就在近郊,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最后,诗人表达出对能见到这样贤人并与之交流的渴望,但又因无法实现而感到惆怅,只能独自歌唱,寄托情怀于“有巢”之志,即效仿上古巢父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敬仰和自我追求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