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女儿十六七,手挽柔条背春日
出处:《杨花词》
元末明初 · 张宪
东风吹春春不醒,桃花杏花空娉婷。
万丝剪绿暗如雾,千里相思长短亭。
亭前女儿十六七,手挽柔条背春日。
六街马蹄蹋黄尘,雪花漫天愁杀人。
万丝剪绿暗如雾,千里相思长短亭。
亭前女儿十六七,手挽柔条背春日。
六街马蹄蹋黄尘,雪花漫天愁杀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杨柳与蝴蝶的和谐景象,以及笛声引发的思乡之情,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首句“杨柳花飞蝴蝶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杨柳轻拂,柳絮飘飞,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忙”字,不仅描绘了蝴蝶的活跃状态,也暗含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意境。
次句“垂丝袅袅系情长”,将杨柳的枝条比作情感的纽带,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或逝去事物的深深眷恋。垂下的柳丝仿佛是连结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绵长的情感。
第三句“数声玉笛江南引”,通过笛声这一意象,将读者的思绪带往遥远的江南。玉笛之声清脆悦耳,似乎在呼唤着远方的故乡,引发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愁杀春风马上郎”,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焦点。春风中的游子,听到笛声,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这里的“愁杀”二字,强烈地表达了游子离乡背井、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
整首诗通过杨柳、蝴蝶、笛声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又深刻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往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