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
出处:《送郑鍊师贬辰州》
唐 · 戎昱
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
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
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
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
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
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
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
注释
辰州:地名,古代楚国的地名,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地方。逐臣:被贬逐的官员。
谪去:被贬谪离开。
刑名枉:无辜受罚,冤枉。
瑕指玉:比喻人的小过失被夸大。
谩消金:形容名誉被恶意诋毁。
西归:向西回归,指回归故乡或朝廷。
泽畔吟:指屈原在汨罗江边的哀歌。
翻译
在遥远的辰州之外,我想象着被贬者的内心世界。他的被贬并非罪有应得,世人对他的遭遇感到深深的痛惜。
有人误以为他的过失如同美玉上的瑕疵,却因此诋毁了他的名誉。
离回归的日子屈指可数,不要再像屈原那样在河边独自哀吟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名为《送郑锡师贬辰州》。通过这短短的五言绝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被贬官至远方的朋友郑锡深沉的同情和不舍。
首句“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朋友的思念之深。"辰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湖南西部,地处偏远,这里的"万里"更强化了空间上的隔绝和心理上的渴望。"想得逐臣心"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命运的关切,每一次思想都如影随形,紧跟着那颗被贬官的心。
接着,“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诗人指出郑锡之所以被贬,是因为不公正的审判。"谪去"意味着被贬官,这里强调了这种贬官是由于冤狱所致,而非其本意。"刑名枉"表明了对郑锡遭遇不公正审判的痛心,"人间痛惜深"则进一步凸显出这种不公带来的普遍哀伤与同情。
第三句“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借用了古代鉴别真伪的典故,来比喻郑锡被错误地定罪。"瑕指玉"意为将有瑕疵的玉当成普通的石头处理,而"遂使谩消金"则是说因此错失了珍贵的金子。这两句强调了对郑锡才华和品性的肯定,以及对于这种错误的深刻惋惜。
最后,“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诗人鼓励被贬官的朋友,即使身处远方,也要珍惜每一天,期待着有一天能西归故里。"计日"意味着数日,等待时机;"西归在"表达了对返回之希望。而“休为泽畔吟”则是诗人劝告郑锡,即便身处偏远的泽畔,也不必徒劳无功地吟咏,可以理解为鼓励他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对朋友命运的关怀,以及对正义与才华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