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久蕴经纶业,盍上星辰侍紫垣
出处:《送李倅》
宋 · 陈宓
太末先生道德尊,朅来闽底佐雄藩。
两年不作如弦急,千里真成挟纩温。
南亩但闻农击壤,列城那得吏敲门。
胸中久蕴经纶业,盍上星辰侍紫垣。
两年不作如弦急,千里真成挟纩温。
南亩但闻农击壤,列城那得吏敲门。
胸中久蕴经纶业,盍上星辰侍紫垣。
注释
太末先生:指代有道德威望的人物。朅来:往昔、过去。
闽底:福建省。
雄藩:强大的藩镇或势力。
如弦急:形容政事繁重,像拉紧的弦一样紧张。
挟纩温:比喻政策带给人民的温暖和关怀。
南亩:农田,代指农村。
农击壤:农夫击打土块,象征农事劳动。
列城:各个城市。
吏敲门:官吏不再频繁打扰百姓。
经纶业: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才能。
盍:何不。
紫垣:古代对皇宫的称呼,这里指朝廷。
翻译
太末先生德行高尚,他来到福建辅佐强藩。两年来政事不再紧迫如弦,千里之地百姓感受到温暖。
田野间只听见农夫击打土块的声音,城市里官员不再扰民。
他胸中蕴藏着深远的政治策略,何不前往朝廷,位列星河侍奉君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为送别友人李倅(官职名)而作,表达了对李倅高尚品德与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其任职地方的良好治理的肯定。首句“太末先生道德尊”直接称赞李倅的道德崇高,接着“朅来闽底佐雄藩”描绘他从远方来到福建辅佐有权势的地方官员。颔联“两年不作如弦急,千里真成挟纩温”通过比喻,赞誉李倅的行政风格宽和有温度,百姓生活安宁,官府不扰民。颈联“南亩但闻农击壤,列城那得吏敲门”进一步描绘了农村宁静、吏治清明的景象。尾联“胸中久蕴经纶业,盍上星辰侍紫垣”则寄寓了诗人希望李倅能在更高层次的朝廷发挥其才华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赞扬和期待为主,展现了诗人对李倅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未来仕途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