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
出处:《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
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
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
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
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
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
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
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
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清晨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神秘。首句“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清晨的山居生活,朦胧的光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描绘了诗人起床后的日常活动,通过漱口、下阶站立的动作,以及周围环境中的清露,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清新与宁静。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两句,将视线提升至更高的层次,白云如柔软的被褥覆盖在空中,翠绿的山峰则像是镶嵌在蓝天之下的翡翠,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山中景色的壮丽与纯净。接下来,“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则通过比喻,将弥漫的云雾比作挂起的屏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云雾中隐藏着的奇妙色彩和景象。
最后,“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感悟。虽然居住已久,但奇景却偶尔才得以遇见,这或许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瞬间的难得与珍贵。诗人站在那里,似乎有所领悟,远处传来清脆的钟声,与周围的宁静相呼应,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禅意与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清晨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