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师友意,非为雨中巾
岱宗疑有趾,海若忽无津。
传远须公等,钻坚尽此身。
平生师友意,非为雨中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斤妙:技艺精湛。斲:雕刻。
神:神乎其技。
源:知识源泉。
深:深厚。
汲:汲取。
岱宗:泰山。
趾:脚趾。
海若:海神。
津:边际。
传远:传承长远。
公等:你们。
钻坚:钻研艰深。
此身:此生。
师友:师长朋友。
意:情谊。
雨中巾:雨中撑伞,象征困境中的支持。
翻译
技艺精湛如同神工,汲取知识源泉更深更新。泰山似乎有了脚趾,大海忽然失去了边际。
传承长远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钻研艰深学问要用尽此生。
一生以师友之道相待,并非只为雨中撑伞的寓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和西外赵知宗》。从诗的内容来看,刘克庄在赞美对方的才华和品格,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
“斤妙斲如神,源深汲愈新。” 这两句表达的是对赵知宗文学才华的赞叹。斤指的是古代的刻刀,用来比喻文字工整而具有匠心;妙则是形容文章的巧思;斲,是雕刻的意思,神,则是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两句意味着赵知宗的文学作品犹如神来之笔,一直汲取深远的知识源泉,使得每一次创作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岱宗疑有趾,海若忽无津。” 这两句则是用岱宗(泰山)和大海做比喻,表达对赵知宗学问渊博的赞美。岱宗,即泰山,是我国古代五岳之首,象征高大和稳固;而“疑有趾”则是说难以企及其巅峰。海若,则是比喻广阔无垠的大海,津,指的是渡口或出路。这两句强调了赵知宗学问的深厚,如同无法触及其巅峰的大山和无法找到尽头的大海。
“传远须公等,钻坚尽此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承知识、文学的渴望,以及对友情的珍重。传远,是指向远方传播;须公,即须臾之间,指的是极短的时间;等,是等待的意思。这两句意味着刘克庄希望能与赵知宗这样的才子共同传承文化,哪怕只是一瞬间也愿意将这份情谊保持到生命尽头。
“平生师友意,非为雨中巾。” 这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精神上的相通。平生,即一生之中;师友意,是指师长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而非为雨中巾,则是比喻,不是因为外界的某种原因(如同雨天需要用到的雨伞)而产生的感情,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挚。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刘克庄对赵知宗才华和学问的敬佩,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精神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