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出处:《送魏四落第还乡》
唐 · 岑参
东归不称意,客舍戴胜鸣。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
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
莫令别后无佳句,祗向垆头空醉眠。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
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
莫令别后无佳句,祗向垆头空醉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归:返回东都(指洛阳)。称意:如意,满意。
客舍:旅舍,旅馆。
戴胜鸣:戴胜鸟鸣叫。戴胜是一种头顶有羽冠的鸟类,象征春天的到来。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即岁末之酒。
饮未尽:尚未喝完。
春衫:春季穿的单薄衣物。
缝已成:已经缝制完成。
长安:唐朝首都,此处代指朝廷或京城。
柳枝春欲来:柳枝发芽,预示春天即将到来。
洛阳:古都,位于长安以东。
梨花在前开:梨花提前开放,象征春天早至。
魏侯池馆:魏侯(古代某位贵族或官员)的园林别墅。
尚在:仍然存在。
太师歌舞台:太师(古代高级官职)曾经表演歌舞的高台。
君家:您家,指诗中所赠之人之家。
盛德:崇高的品德,深厚的美德。
岂徒然:绝非偶然,不是白费的。
时人:当代的人,世人。
注意:关注,留意。
吾贤:您这位贤人。吾,对对方的敬称;贤,贤良,有才德。
莫令:不要使得。
别后:离别之后。
无佳句:没有好的诗句流传。
祗向:只在,仅限于。
垆头:酒店柜台前,此处指饮酒之处。
空醉眠:空自醉倒而眠,形容无所作为或消沉度日。
翻译
回东都之事未能如愿,旅舍中传来戴胜鸟的鸣叫。岁末的酒尚未饮尽,春衫却已缝制完毕。
长安的柳枝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洛阳的梨花已率先绽放。
魏侯昔日的池馆依然留存,那里还有太师曾歌舞的高台。
您家深厚的美德绝非偶然,世人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您的贤良。
切莫让离别之后无佳句流传,只在酒店炉边空自醉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返回家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其中“东归不称意”表达了朋友离开时内心的不舍,“客舍戴胜鸣”则是环境氛围的刻画,通过自然界的声音来渲染离别的情感。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一句,展示了诗人与朋友共度的时光,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的观察。这里的“腊酒”是指冬末的存酒,而“春衫”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的“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进一步描绘了即将到来的春日景色,以及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期待和向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提及的是历史遗迹,这里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存在,更承载着过往文化的记忆和情感。
最后,“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家庭的赞赏,以及对当下社会重视个人品德的期待。“莫令别后无佳句,祗向垆头空醉眠”则是诗人对友情深厚和文学创作的渴望,不希望离别后留下的只有平庸之作,而是愿意沉浸在酒精的麻木中,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人际关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