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巴陵洞庭侧,有此四士宁易得
出处:《代书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临张王臣》
宋 · 赵蕃
巴陵洞庭在何处,我昨移官向其所。
士所得者毛李康,兼之旧识祁之张。
毛公学问本伊洛,康李从之亦不恶。
皆能脱去科举累,相与探求圣贤事。
张侯英爽固绝人,亦复降志相友亲。
谁云巴陵洞庭侧,有此四士宁易得。
别来书疏犹数通,辰溪隶与巴陵同。
张侯再把蒸湘酒,别后不闻安与否。
遥知岁晚巾屦从,当亦念我穷山中。
尝疑昔人重离别,生不相逢死何别。
偶逢鄂渚行人去,懒复作书题此句。
巴陵渺渺若个边,何时重泛洞庭船。
士所得者毛李康,兼之旧识祁之张。
毛公学问本伊洛,康李从之亦不恶。
皆能脱去科举累,相与探求圣贤事。
张侯英爽固绝人,亦复降志相友亲。
谁云巴陵洞庭侧,有此四士宁易得。
别来书疏犹数通,辰溪隶与巴陵同。
张侯再把蒸湘酒,别后不闻安与否。
遥知岁晚巾屦从,当亦念我穷山中。
尝疑昔人重离别,生不相逢死何别。
偶逢鄂渚行人去,懒复作书题此句。
巴陵渺渺若个边,何时重泛洞庭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移官:调职。毛李康:三位士人的名字。
伊洛:古代的两条河流,象征文化源流。
科举累:科举考试的束缚。
英爽:才智出众,气质清朗。
降志:降低身份,屈尊。
宁易得:轻易就能遇到。
辰溪隶:辰溪地区的人。
蒸湘酒:当地名酒。
巾屦:头巾和鞋子,代指日常生活。
重离别:非常重视离别之情。
鄂渚:湖北的一个地名。
渺渺:形容辽阔无边。
翻译
巴陵和洞庭在哪里,我昨天调职前往那里。那里的士人有毛、李、康,还有旧相识祁姓张。
毛公的学问源于伊水洛水,康李跟随他也不差。
他们都摆脱了科举的束缚,一起探究圣贤的事迹。
张侯英气逼人,超凡出众,也愿意降低身份与我们交朋友。
谁说在巴陵洞庭旁,会有这样的四位贤士轻易相遇。
虽然分别后书信仍有往来,辰溪和巴陵同属一地。
听说张侯又在喝蒸湘酒,但不知他别后是否安好。
我想,他在年末时或许会带着头巾鞋子来访,那时也会想念我在深山中。
我曾疑惑古人对离别如此看重,活着不能相见,死后又怎能分离。
偶然遇到鄂渚的行人离去,我不愿再写信,只留下这句诗。
巴陵之地广阔无垠,何时能再次乘船游历洞庭湖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名为《代书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临张王臣》。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好友毛伯明、李叔器、康叔临和张王臣四位才士的怀念与赞赏。他们都是在巴陵洞庭附近相识,共同追求圣贤之道,摆脱了科举的束缚。诗人提到与他们的书信往来,以及对张侯的热情爽朗和降志相交的回忆。他还表达了对张侯的关心,想知道他的近况,并感叹人生中难得的知己。最后,诗人以对未来的期待收尾,希望能再次乘船游览洞庭湖,与朋友们相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绘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相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