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亦何须,不若巴清妇
出处:《寄题龚立道农隐堂》
宋 · 敖陶孙
往闻大龚公,鱼艾照灵寿。
当时从肩舆,门生儿子后。
诗书开似续,文采补耆旧。
数椽上茅茨,基结称广陋。
壁间落宝唾,半是经济手。
坐令农隐堂,赑屃黄姑薮。
我来虽未识,名下已奔凑。
功名何足云,短锸支宇宙。
所忧饭吾牛,刍恶毛角瘦。
木奴擅中州,竹君食千亩。
连车载长腰,横网遮巨口。
人生亦何须,不若巴清妇。
时来食方丈,时去鲑三九。
常恐少微芒,深夜切奎斗。
起家公不难,周汉须佐佑。
敢请益治田,种秫多酿酒。
岁晚沧洲期,许结羊仲友。
当时从肩舆,门生儿子后。
诗书开似续,文采补耆旧。
数椽上茅茨,基结称广陋。
壁间落宝唾,半是经济手。
坐令农隐堂,赑屃黄姑薮。
我来虽未识,名下已奔凑。
功名何足云,短锸支宇宙。
所忧饭吾牛,刍恶毛角瘦。
木奴擅中州,竹君食千亩。
连车载长腰,横网遮巨口。
人生亦何须,不若巴清妇。
时来食方丈,时去鲑三九。
常恐少微芒,深夜切奎斗。
起家公不难,周汉须佐佑。
敢请益治田,种秫多酿酒。
岁晚沧洲期,许结羊仲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龚公:指代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鱼艾:比喻人的美德照亮他人。
肩舆:古代一种用人抬的轻便交通工具。
门生儿子后:弟子和子孙跟随其后。
耆旧:年高有德的前辈。
茅茨:茅草屋顶的房屋。
农隐堂:可能指书房或隐居之地。
赑屃:传说中的龙的一种,象征力量。
巴清妇:以清廉闻名的女子,此处用来形容清贫生活。
方丈:古代长度单位,一丈等于十尺,此处指宽大的食物。
奎斗:星宿名,此处比喻深奥的学问。
周汉:周朝和汉朝,代表古代盛世。
秫:高粱,用于酿酒。
羊仲:羊祜,西晋名臣,此处可能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译
从前听说大龚公,他的德行如鱼艾般照亮长寿。当年他乘车出行,身后跟着弟子和子孙。
他的学问如同接力,文采丰富增辉老一辈。
几间茅屋简朴居,根基深厚却朴素。
墙壁上遗留的墨宝,多半出自他的才智。
使得农隐堂名声大噪,如同黄姑湖的蛟龙。
我虽未亲见,但他的名声已引来众人追捧。
功名利禄有何意义?一把短锹支撑天地间。
我忧虑的是喂养耕牛,饲料粗劣使牛瘦弱。
木奴在中州独占鳌头,竹君的产业遍布千亩。
满载的车辆运输长稻,大网拦截巨口鱼类。
人生何必求太多,不如效仿那清廉的巴清妇。
时运来时,食物丰盛;时运去时,仅够鲑鱼三九。
常怕微小的光芒消失,深夜里仍研读星象。
出身并非难事,周汉盛世需要辅佐良才。
我大胆请求,希望更多地治理田地,酿更多的酒。
晚年期待在沧洲共度,愿与羊仲这样的朋友结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所作的《寄题龚立道农隐堂》,通过对龚公的描绘,赞美了他的学问才情和高尚品格。诗中提到龚公以诗书传家,学问深厚,其居所虽简朴但充满文化气息,壁上的字迹显示出他的经济才能。农隐堂因此吸引了众多仰慕者,诗人虽未亲见,但名声已广为流传。
诗人感叹功名无足挂齿,更关注龚公的生活实际,如耕牛的饮食和竹木的丰饶,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欣赏。他还希望龚公能进一步治理田产,酿美酒,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结尾处,诗人表达了与龚公晚年相交的愿望,期待在沧洲岁月里结交如羊仲那样的朋友。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龚公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对贤人君子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