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金磬敲寒月,不尽清光对玉轮
出处:《寿徐藩宪符嵎》
明 · 释今无
缥缈重霞拥石麟,甘霖南服万家春。
大农国计筹偏远,博物名儒识几人。
已见阳回天地阔,还邀樾荫水云新。
海门金磬敲寒月,不尽清光对玉轮。
大农国计筹偏远,博物名儒识几人。
已见阳回天地阔,还邀樾荫水云新。
海门金磬敲寒月,不尽清光对玉轮。
鉴赏
这首诗以“寿徐藩宪符嵎”为题,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描绘了仙境般的景象,以缥缈的重霞和石麟起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人间,以“甘霖南服万家春”一句,表达了雨水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寓意着徐藩宪符嵎的德政惠及百姓。
进一步地,诗人通过“大农国计筹偏远,博物名儒识几人”的句子,赞美了徐藩宪符嵎在国家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与贡献,同时也暗示了其识人之明,能够识别并重用众多的名儒贤士。这种对人物的赞誉,既体现了对徐藩宪的敬仰之情,也暗含了对其治政理念的高度认可。
接下来,“已见阳回天地阔,还邀樾荫水云新”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象征徐藩宪符嵎的政绩与影响力,仿佛是阳光普照,天地更加广阔,而他所邀请的树木荫蔽下的水云,又象征着他的恩泽如同细雨般润物无声,遍及四方。
最后,“海门金磬敲寒月,不尽清光对玉轮”以海门的金磬声和寒月下的清光对玉轮,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寓意着徐藩宪符嵎的品德如金磬般响亮,其政绩如同月光般清澈,永留人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徐藩宪符嵎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官员德行与政绩的重视,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