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弄参军无鼓笛,右军池里泛渔舟
出处:《答雍熙光老颂》
宋 · 黄庭坚
独弄参军无鼓笛,右军池里泛渔舟。
岂知剑外雍熙老,收得黄巢折剑头。
岂知剑外雍熙老,收得黄巢折剑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独弄:独自演奏。参军: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参军院。
无:没有。
鼓笛: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右军池:可能指某个有池塘的地方,右军是古代官署名。
泛渔舟:划船捕鱼。
岂知:哪里知道。
剑外:剑门关之外,代指蜀地或偏远地区。
雍熙:宋太宗年号,这里指时间。
老:指诗人自己。
收得:得到。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折剑头:黄巢曾自言‘我黄巢不做第二等事,只取天下’,此处借指他的兵刃。
翻译
独自一人在参军院中弹奏,却没有鼓笛伴奏。在右军池边,有人划着小船捕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答雍熙光老颂》。诗中以“独弄参军无鼓笛”起笔,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仿佛只有一个人独自在参军(一种乐器)的旋律中沉醉,周围没有鼓笛相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右军池里泛渔舟”将场景转移到右军池边,诗人想象着雍熙光老泛舟垂钓的闲适生活,与前文的孤独音乐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岂知剑外雍熙老,收得黄巢折剑头”,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哲理。诗人说,谁能想到这位雍熙光老在远离尘世的地方,竟然能从历史的遗迹中——黄巢曾使用过的折断剑头上,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况味。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也寓含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历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