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须随日化,心要与天通
出处:《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三》
宋 · 俞德邻
兵燹三年久,疮痍百姓同。
政须随日化,心要与天通。
刻木期难对,屯膏施易穷。
松江三万顷,盂水爱任公。
政须随日化,心要与天通。
刻木期难对,屯膏施易穷。
松江三万顷,盂水爱任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的《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战争后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政治治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首句“兵燹三年久”,描绘了战争持续三年的残酷景象,暗示了长时间的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接着,“疮痍百姓同”一句,直接点明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将个人与集体的痛苦联系起来,强调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严重打击。
“政须随日化,心要与天通”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治理的见解。他认为政治政策应当随着时势变化而调整,同时,领导者的心志应与天地自然相协调,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以民为本的思想。
“刻木期难对,屯膏施易穷”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通过“刻木”和“屯膏”的形象,表达了在困难时期,人们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资源的有限性和问题的复杂性。
最后,“松江三万顷,盂水爱任公”两句,将目光转向自然景观,赞美了松江的广阔与美丽,同时也暗含对刘伯宣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古代贤臣任公一样,爱护百姓,治理有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后社会现状的忧虑,也展现了他对理想政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