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仁义非于明察外,愚蒙偏蔽事为中全文

仁义非于明察外,愚蒙偏蔽事为中

出处:《戊午吟
明 · 高攀龙
万物同生形不同,犬羊人性岂相通。
因观物性明人道,始信人伦是圣功。
仁义非于明察外,愚蒙偏蔽事为中
虽云此理几希甚,两字金针是反躬。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戊午吟(其十一)》。诗中探讨了万物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物性来理解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首句“万物同生形不同”,指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虽然在本质上都是生命体,但它们的形态各异。接着,“犬羊人性岂相通”则提出疑问,动物与人类在本质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何处?

“因观物性明人道,始信人伦是圣功”两句,强调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界中的物性,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则,相信这些道德规范是圣贤智慧的结晶。

“仁义非于明察外,愚蒙偏蔽事为中”进一步阐述,仁爱与正义并非仅存在于明辨是非之外,而是在日常行为中更为关键。愚昧与无知往往会在具体事务处理中导致偏颇。

最后,“虽云此理几希甚,两字金针是反躬”表明尽管这些道理看似难以达到,但通过自我反省(反躬自省),人们能够逐渐接近并实践这些道德原则。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思,引导读者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我修养实现道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