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栾吾相慕,行道有馀哀
出处:《秦国太夫人挽辞二首 其一》
宋 · 苏颂
象服朝仪贵,封君国壤陪。
从夫乘五马,见子蹑三台。
静树终难止,东波遂不回。
棘栾吾相慕,行道有馀哀。
从夫乘五马,见子蹑三台。
静树终难止,东波遂不回。
棘栾吾相慕,行道有馀哀。
注释
象服:华丽的朝服,代表地位和尊贵。朝仪:朝廷的礼仪。
封君:被封赏的贵族或官员。
国壤:国家的领土。
从夫:跟随丈夫。
五马:五匹骏马,象征地位和荣耀。
三台:古代宫殿的三级平台,象征权力。
静树:静止的树木,比喻目光难以移开。
东波:向东流的水波,可能象征远方或逝去的事物。
不回:不再回头。
棘栾:荆棘和栾木,比喻艰难困苦。
相慕:向往、仰慕。
行道:行走的道路,也可指人生旅途。
馀哀:剩余的哀伤或遗憾。
翻译
身着华丽朝服显尊贵,作为封君陪伴国家疆土。跟随丈夫乘坐五匹骏马,见到孩子登上三层高台。
静谧的树木无法阻挡视线,向东的波涛也不再回转。
荆棘丛中我心向往,行走在道路上充满哀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秦国太夫人所作的挽辞之一,表达了对逝者的尊崇和哀思。诗中通过描绘太夫人在生时的高贵地位和家族荣耀,如“象服朝仪贵”和“封君国壤陪”,展现了她的显赫身份。她出行时乘坐五马,儿子位列三公,显示出家族的权势和地位。
“静树终难止,东波遂不回”运用了象征手法,静止的树木和无法回头的东流之水,寓言太夫人虽离世,但她的影响如同静树和东流,难以磨灭,表达了对她的深深怀念。最后两句“棘栾吾相慕,行道有馀哀”,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太夫人的敬仰和悼念之情,以及自己在路途中因思念而产生的哀伤。整体上,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庄重的挽诗,体现了对故去尊者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