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公归后慵回首,尺素西风恐雁孤
出处:《送莆田黄宰》
宋 · 陈宓
松竹林中一钜儒,逢人开口是玑珠。
三年讼简狱生草,百里刑清鞭用蒲。
直节正当裨黼扆,高情何事忆枌榆。
送公归后慵回首,尺素西风恐雁孤。
三年讼简狱生草,百里刑清鞭用蒲。
直节正当裨黼扆,高情何事忆枌榆。
送公归后慵回首,尺素西风恐雁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钜儒:博学的大儒。玑珠:比喻言辞精炼,如珠玉般珍贵。
讼简:诉讼稀少。
刑清:司法清明。
裨黼扆:辅助君王的礼服,比喻辅佐或治理国家。
枌榆:故乡的树木,代指故乡。
回首:回头看。
尺素:古代书写用的长条白绢,借指书信。
雁孤:大雁孤独,象征书信无人传递。
翻译
在松竹环绕的环境中,住着一位博学的大儒,他与人交谈总能妙语连珠。三年来诉讼稀少,监狱里长满了青草,百里之内公正执法,不再使用鞭刑,只用蒲草代替。
他的正直如同辅助君王的礼服,高尚的情操为何还要怀念故乡的树木呢?
在他离开后,我懒于回头,只担心秋风吹过,无人传递书信,大雁孤独无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居松竹林中的博学大儒,他的言谈如同明珠般珍贵。他在任三年间,诉讼稀少,监狱甚至长出了青草,地方刑法清明,连执行刑罚都用上了象征公正的蒲鞭。他的正直人格堪比辅佐君王的贤臣,高尚的情操使他不拘小节,忘却故乡的田园生活。诗人表达在送别黄宰之后,自己懒于回头,担心秋风吹过,连传书的鸿雁也会因孤独而延误。整首诗赞美了黄宰的才能和德行,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