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出处:《荣事堂诗》
宋 · 韩驹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驹所作,名为《荣事堂诗》。诗中描绘了对一位被皇帝赐予荣誉的太守的赞美与敬仰。诗中提到的“安阳太守韩公子”即为太守本人,他不仅在朝廷中有显赫的地位,还深受百姓爱戴。
诗中通过描述太守的日常生活和重要事件,展现了其忠诚、贤能的形象。如“晓带鱼符出卿寺”,表现了太守早起处理政务的勤勉;“公家请从忠献论”,则强调了太守的忠诚与贡献。诗中还提到了太守宴请宾客、宴席上亲自布置场景等细节,体现了其待人接物的周到与慷慨。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太守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如“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通过与古代贤臣的比较,进一步突出了太守的卓越品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太守后人的期许,“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预示着太守的美德将世代相传。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饱满,通过对太守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与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道德品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