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沈溺由夷甫,南国凄凉吊屈平
出处:《回?井吊明侍御金鹤冲先生》
清 · 朱一蜚
飞冲鼓角陷危城,痛哭全家竟舍身。
血渍苔痕秋井塌,烟消柳色夜鹃鸣。
中原沈溺由夷甫,南国凄凉吊屈平。
四负堂前春昼永,一泓寒碧有余清。
血渍苔痕秋井塌,烟消柳色夜鹃鸣。
中原沈溺由夷甫,南国凄凉吊屈平。
四负堂前春昼永,一泓寒碧有余清。
鉴赏
这首清代朱一蜚的《回?井吊明侍御金鹤冲先生》描绘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首句“飞冲鼓角陷危城”,以鼓角声和战争的紧张气氛开篇,暗示了金鹤冲先生身处战乱之中,危城被攻陷的场景。第二句“痛哭全家竟舍身”,表现出他为了家国大义,不惜牺牲个人与家人的深深悲痛。
接下来,“血渍苔痕秋井塌”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惨状,秋井塌陷,鲜血染红了苔痕,显示出战争的残酷无情。“烟消柳色夜鹃鸣”,夜晚的寂静中,只有杜鹃鸟的哀鸣,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诗人借“中原沈溺由夷甫”一句,批评了导致国家沦陷的权臣,暗指金鹤冲先生的悲剧是由于当政者的无能。“南国凄凉吊屈平”,将他比作屈原,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哀悼。
最后,“四负堂前春昼永,一泓寒碧有余清”以景结情,四负堂前的春天白昼漫长,而堂前的寒泉却清澈见底,寓言金鹤冲先生虽然逝去,但其精神犹在,清名永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金鹤冲先生的英勇与悲剧,以及诗人对他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