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霜月千家满,雨后风埃半点无
出处:《和徐衡仲惠诗》
宋 · 杨万里
风骚坛上径雄趋,不作俳辞笑矣乎。
纸落云烟看醉旭,气含蔬笋薄僧殊。
夜来霜月千家满,雨后风埃半点无。
安得与君幽讨去,一觞一咏恼西湖。
纸落云烟看醉旭,气含蔬笋薄僧殊。
夜来霜月千家满,雨后风埃半点无。
安得与君幽讨去,一觞一咏恼西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骚坛:指文坛或文学活动的地方。俳辞:轻浮、戏谑的言辞。
醉旭:形容醉人的朝阳。
蔬笋:比喻清新自然。
僧殊:僧人的淡泊风格。
霜月:下霜的月亮。
风埃:微风中的尘埃。
幽讨:深入探讨。
一觞一咏:饮酒赋诗。
翻译
在风雅的文坛上快速前行,不再以轻浮的言辞取乐吗?纸上的墨迹如同云烟,欣赏着旭日的醉人景象,气息中透出蔬菜和竹笋的清新,与僧人的淡泊不同。
夜晚的霜月洒满千家,雨后的空气干净如无尘埃。
如何能与你一同深入探讨,一杯酒一首诗,让西湖的烦恼都消散。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徐衡的交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赏。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满了诗人的豪放与自在。
“风骚坛上径雄趋,不作俳辞笑矣乎。”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处,感受着狂野的山风,心中充满豪情壮志,决不屑于平庸的言辞。这里“骚”字用得好,让人联想到古代骚人的才华横溢。
“纸落云烟看醉旭,气含蔬笋薄僧殊。” 这两句则是诗人观赏到落叶随风飘散,如同纸片一般,在云雾中似乎能见到醉酒的旭日。同时,诗人的气息中也融入了初秋时分的桂花香,以及空气中的清新,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
“夜来霜月千家满,雨后风埃半点无。” 这两句写的是夜晚降临时,白霜如同月光一般洒落在每一个家庭,而经过雨后的天空,风中也没有了尘埃,只剩下清新的空气。
“安得与君幽讨去,一觞一咏恼西湖。”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友人徐衡一起远离尘世的愿望,带着酒杯在西湖边上畅饮吟咏,享受那份超脱红尘的情趣。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才情,更透露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