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出处:《谒告成庙》
宋 · 王炎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帛: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丝织品和粮食。会:聚会,这里指重逢。
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文化传承。
窆石:古代埋葬时放置于墓前的标志石。
梅梁:可能指代重要的建筑或祭器。
并海:靠近海边。
踰河:越过河流。
庙食:在庙中享用祭祀的食物。
烝尝:古代的祭祀仪式。
翻译
何时才能再会玉帛,衣冠文物深藏此地。遗迹仅剩窆石留存,神灵变换已无梅梁。
大海之滨的山川尽收眼底,跨过黄河的道路漫长。
历代六位大臣共享庙堂祭祀,千秋万代一同祭奠品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谒告成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缅怀和哀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这两句通过“玉帛”象征着尊贵者的墓葬,以及“衣冠”指代古人,表达了时间久远,历史人物已经长眠于地下,带有一种时光荏苒、历史沧桑的感慨。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消逝和无常。“物存惟窆石”表明只有墓碑依旧,而“神变失梅梁”则暗示着灵魂的消散和历史记忆的模糊。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辽远,以及诗人心中对往昔的深切怀念。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的尊崇与祭奠。“六臣”可能指的是某一朝代或事件中的忠诚之臣,他们的精神和牺牲被永远纪念。而“千古共烝尝”则表达了这种记忆和敬意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历久弥新的人类共同财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往昔人物精神的缅怀,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人性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