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几时烂,青烟空满邻
出处:《山中人二首 其一》
元 · 吴莱
贫贱素所有,岂辞辛与勤。
清晨腰我斧,往伐西山薪。
高岩屹巨壑,蛇虎气逼人。
衣裳既不完,出入在荆榛。
日日一接淅,釜甑恒生尘。
白石几时烂,青烟空满邻。
家徒四立壁,冬令方行春。
亦有偓佺子,翛然为世珍。
清晨腰我斧,往伐西山薪。
高岩屹巨壑,蛇虎气逼人。
衣裳既不完,出入在荆榛。
日日一接淅,釜甑恒生尘。
白石几时烂,青烟空满邻。
家徒四立壁,冬令方行春。
亦有偓佺子,翛然为世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山中的贫苦人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山中人的日常劳作、生活困顿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贫贱素所有,岂辞辛与勤。”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生于贫贱之家,不畏艰辛与劳苦的人。他自幼便与贫困相伴,早已习惯于生活的艰难,因此对于劳作的辛苦并不避讳。
“清晨腰我斧,往伐西山薪。”描述了主人公每日清晨的劳作场景。他腰间挂着斧头,前往西山砍柴,这是他获取生活所需的基本手段。
“高岩屹巨壑,蛇虎气逼人。”通过描绘山中险峻的环境,暗示了主人公所处的恶劣条件。高耸的岩石、深邃的山谷,以及可能出没的蛇虎,都增加了劳作的危险性。
“衣裳既不完,出入在荆榛。”进一步展示了主人公生活的艰苦。衣物破旧不全,出入时只能在荆棘丛生的环境中行走,生活条件极为简陋。
“日日一接淅,釜甑恒生尘。”描述了主人公每日的饮食状况。食物简单,每日只能煮一次饭,锅碗瓢盆上布满了灰尘,反映了生活的贫穷与单调。
“白石几时烂,青烟空满邻。”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仍然希望有一天能改变现状,过上更好的生活。
“家徒四立壁,冬令方行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居住环境的简陋,以及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不易。
“亦有偓佺子,翛然为世珍。”最后两句,诗人以“偓佺子”(传说中的仙人)为喻,表达了对主人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主人公未来能够摆脱困境、获得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坚韧,以及诗人对他们深切的同情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