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识冬天尔,浑疑春令行
出处:《病中即事十五首 其四》
宋 · 赵蕃
宵晴朝复雨,夜雨晓还晴。
未识冬天尔,浑疑春令行。
人人忧疟疠,物物败生成。
襘法繇来古,官居孰用情。
未识冬天尔,浑疑春令行。
人人忧疟疠,物物败生成。
襘法繇来古,官居孰用情。
注释
宵:夜晚。晴:晴朗。
朝:早晨。
雨:下雨。
晓:清晨。
未识:还未真正体验到。
冬天:冬季。
尔:你,这里指冬天。
浑:全然,完全。
疑:怀疑。
春令:春季的气候。
人人:每个人。
疟疠:疟疾。
物物:万物。
败生:破坏生长。
襘法:缝制方法。
繇来:自古以来。
古:古老。
官居:官职所在。
孰:谁。
用情:真正关心。
翻译
夜晚晴朗白天又下雨,夜晚下雨清晨又放晴。还未真正感受到冬天的气息,还以为春天已经来临。
人们普遍担忧疟疾疫情,万物生长都受到破坏。
古老的缝制方法流传下来,官职所在又有谁真正关心民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病中即事十五首》系列中的第四首,描绘了冬日雨雪交替的气候特征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首句"宵晴朝复雨,夜雨晓还晴",通过对比昼夜的天气变化,展现出冬季天气的多变和不确定。接着,诗人疑惑这是否真是冬天,因为景象仿佛春天般生机盎然。
"未识冬天尔,浑疑春令行",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混淆的困惑,同时也流露出对温暖如春的好天气的喜爱。然而,"人人忧疟疠,物物败生成",又暗示了这种气候条件可能带来的疾病和万物生长受阻的问题。
最后两句"襘法繇来古,官居孰用情",诗人以衣物更换(襘法)为例,指出自然规律自古如此,即使在官署之中,人们也无能为力,只能顺应时节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景象,融入了诗人个人的体悟和对世事的哲思,展现了宋诗的清新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