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
出处:《怀武昌栖一二首 其二》
唐 · 贯休
清风江上月,霜洒月中砧。
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
寂寥从鬼出,苍翠到门深。
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
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
寂寥从鬼出,苍翠到门深。
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
注释
清风:微风。江上:江面。
月:月亮。
霜:秋霜。
砧:捣衣石。
得句:得到佳句。
先:首先。
呈:展示。
佛:佛教或佛祖。
此心:我的内心。
寂寥:孤独寂寞。
鬼:这里指难以言表的情绪。
出:出现。
苍翠:青翠。
到门深:深入宅院。
双峰寺:一座寺庙名。
时时:时常。
独去寻:独自寻找。
翻译
清风在江面上吹拂,月光洒落在捣衣石上。我得到佳句后首先向佛展示,却无人能理解我的内心世界。
孤独寂寞的感觉仿佛来自幽灵,深宅大院显得更加苍翠。
只有双峰寺,是我时常独自探寻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在月光下品味着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清风江上月,霜洒月中砧"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趣,月亮与清风交织,江水中倒映出的月牙和天边的星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与理解,但这种理解并非世俗所能共鸣,这种感受只有通过宗教或者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才能获得。
"寂寥从鬼出,苍翠到门深"一句则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夜色中行走的情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似乎也参与到了这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之中。同时,这里的“寂寥”和“苍翠”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色彩,既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有对现实逃离的渴望。
"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则是诗人心中唯一的慰藉所在——那座远离尘世的双峰寺。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精神避难所,诗人经常会独自前往那里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寄托与超越现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中那份难以言说的神秘感受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