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浮生侣,心无贵贱殊
出处:《同是浮生侣》
明 · 王佐(汝学
同是浮生侣,心无贵贱殊。
死生均好恶,苦乐共违趋。
笼鸟随人活,盆鱼待主濡。
主恩难自保,鱼鸟欲何如。
蜀道在平地,吴江岂故居。
浩歌声激石,白日暗堪舆。
死生均好恶,苦乐共违趋。
笼鸟随人活,盆鱼待主濡。
主恩难自保,鱼鸟欲何如。
蜀道在平地,吴江岂故居。
浩歌声激石,白日暗堪舆。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同是浮生侣》,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全诗以“同是浮生侣”开篇,点明了诗人对世间众生平等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心无贵贱殊。死生均好恶,苦乐共违趋”,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无论生死、好坏、苦乐,众生皆无法避免,体现了生命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
“笼鸟随人活,盆鱼待主濡”,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物形象,进一步阐述了生命依附于他人的生存状态,无论是被关在笼中的鸟还是等待主人喂养的鱼,都暗示了人类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与束缚。
“主恩难自保,鱼鸟欲何如”,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当生命受到他人恩惠时,如何确保自身的安全与自由?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关系和道德责任的探讨。
“蜀道在平地,吴江岂故居”,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环境与地理位置并非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暗示了命运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浩歌声激石,白日暗堪舆”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浩歌之声虽能激荡岩石,但白日之下,天地间依然充满未知与变化。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