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别子出门去,春江明花照独宿
出处:《王子催妆诗》
明 · 曾曰唯
渴蜂忆新叶,未香魂绕丛。
有士三十馀,自称曰梁鸿。
伸足示月老,乞我一牵红。
必得盖代姿,才兼与我同。
城市不可得,求之村落中。
有女十七八,隐居郭之东。
待年读三易,不嫁占春风。
王子晚得之,未娶尤情痴。
才子矜佳人,卖画买新诗。
佳期三月前,嗔我催妆迟。
对客指书空,学画八字眉。
鸿笔写细翠,老畏不相宜。
正月换桃符,招妇贴门楣。
正月花笔鲜,邀婿共临池。
正月漉春酒,双面沉一卮。
正月剪春灯,芙蓉烧并枝。
王子乎,催妆之诗题满屋,雪花莺初春睡足。
我方别子出门去,春江明花照独宿。
有士三十馀,自称曰梁鸿。
伸足示月老,乞我一牵红。
必得盖代姿,才兼与我同。
城市不可得,求之村落中。
有女十七八,隐居郭之东。
待年读三易,不嫁占春风。
王子晚得之,未娶尤情痴。
才子矜佳人,卖画买新诗。
佳期三月前,嗔我催妆迟。
对客指书空,学画八字眉。
鸿笔写细翠,老畏不相宜。
正月换桃符,招妇贴门楣。
正月花笔鲜,邀婿共临池。
正月漉春酒,双面沉一卮。
正月剪春灯,芙蓉烧并枝。
王子乎,催妆之诗题满屋,雪花莺初春睡足。
我方别子出门去,春江明花照独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生动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古典中国的浪漫情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梁鸿与女子之间的爱情追求和生活细节。
首先,诗中的“渴蜂忆新叶”和“未香魂绕丛”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梁鸿对女子的思念比作渴蜂寻找新叶,虽未闻其香,但心已绕其丛,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女子的深深眷恋。
接着,梁鸿以“伸足示月老,乞我一牵红”的方式,向月下老人请求为他牵线搭桥,希望能与心仪的女子结缘。这既体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蕴含着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女子,十七八岁,隐居于城郊,专心研读《易经》,不愿轻易嫁人,等待着真正的知音。这种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理想伴侣的期待,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一面。
王子在晚些时候遇到了这位女子,虽然尚未娶妻,却对她的才华和美貌情有独钟。他不仅欣赏女子的才情,还愿意通过卖画买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这体现了两人之间精神层面的契合。
故事发展到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之际,王子催促女子成婚,两人共同经历了换桃符、贴门楣、春酒宴饮、剪春灯等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这些细节描绘了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场景。
最后,诗以“我方别子出门去,春江明花照独宿”收尾,暗示了主人公即将离开,留下的是对女子深深的思念和对美好回忆的回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