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秋向深,甚是老已逼
出处:《月夜小集次韵郑教授》
宋 · 韩淲
溪山有佳月,可以永今夕。
惊心总悠悠,过眼纷籍籍。
何为秋向深,甚是老已逼。
长谣陶一觞,怀抱所共席。
披衣步良夜,奈此佳月何。
太虚澹以阔,青景转觉多。
风微泛家山,露湛明庭树。
乌鹊无停栖,稀星片云度。
光冷秋气肃,感时唯自惊。
徘徊亦已久,不知更漏深。
嫦娥在高高,传闻殊恍惚。
双鹤快飞来,驾我探月窟。
惊心总悠悠,过眼纷籍籍。
何为秋向深,甚是老已逼。
长谣陶一觞,怀抱所共席。
披衣步良夜,奈此佳月何。
太虚澹以阔,青景转觉多。
风微泛家山,露湛明庭树。
乌鹊无停栖,稀星片云度。
光冷秋气肃,感时唯自惊。
徘徊亦已久,不知更漏深。
嫦娥在高高,传闻殊恍惚。
双鹤快飞来,驾我探月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月夜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之美和自然之静谧。诗中“溪山有佳月,可以永今夕”开篇即点出月夜的美好,引人入胜。接下来,“惊心总悠悠,过眼纷籍籍”两句,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何为秋向深,甚是老已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与生命的主题,秋天的深入似乎预示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已逼”则直接触及了生命的老去。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并未沉溺于哀伤之中,而是选择了“长谣陶一觞,怀抱所共席”的方式,借酒抒怀,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
“披衣步良夜,奈此佳月何”表现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欣赏与不舍,他披衣而出,漫步于良夜之中,试图将这份美好永远铭记。接着,“太虚澹以阔,青景转觉多”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清寂,以及月光下景物的丰富与生动。
“风微泛家山,露湛明庭树”通过微风轻拂山峦、露珠映照庭树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与和谐。而“乌鹊无停栖,稀星片云度”则以动态的乌鹊与飘动的云朵,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光冷秋气肃,感时唯自惊”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冷清之感的深切体会,以及对时光流逝的自我反思。最后,“徘徊亦已久,不知更漏深”写出了诗人长时间流连忘返的情态,而“嫦娥在高高,传闻殊恍惚”则以神话传说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刻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