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浊
出处:《赠别李端叔》
宋 · 黄庭坚
我观江南山,如目不受垢。
忆食江南薇,子独于我厚。
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
千峰上云雨,岑绝何由攀。
当时喜文章,各有儿子气。
尔来颔须白,有儿能拜起。
读书浩湖海,解意开春冰。
成山更崇崛,顾我丑丘陵。
白玉著石中,与物本落落。
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浊。
乞言既不易,赠言良独难。
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牧羊金华道,载酒太玄宅。
支颐听晤语,愿君喙三尺。
我行风雨夜,船窗闻远鸡。
故人不可见,故人心可知。
忆食江南薇,子独于我厚。
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
千峰上云雨,岑绝何由攀。
当时喜文章,各有儿子气。
尔来颔须白,有儿能拜起。
读书浩湖海,解意开春冰。
成山更崇崛,顾我丑丘陵。
白玉著石中,与物本落落。
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浊。
乞言既不易,赠言良独难。
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牧羊金华道,载酒太玄宅。
支颐听晤语,愿君喙三尺。
我行风雨夜,船窗闻远鸡。
故人不可见,故人心可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目不受垢:比喻心灵纯洁无暇。
薇:一种野菜,象征贫贱。
子:对对方的尊称。
颔须:下巴和胡须。
浩湖海:形容知识渊博。
丑丘陵: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平凡。
落落:孤高、不随波逐流。
泾渭:两条河流名,比喻是非分明。
挂舌:悬挂舌头,形容教诲流传。
太玄宅:隐士或哲人的居所。
喙:鸟嘴,这里指言语。
翻译
我观赏江南的山峦,如同眼睛不受尘埃污染。回忆起在江南品尝薇草的日子,唯独你对我情深意重。
身处北方思念江南的山水,如同怀抱着冰雪般洁净的容颜。
千座山峰之上云雾缭绕,高峻险峻难以攀登。
当年我们都热爱文学,充满青春活力。
如今你的胡须已斑白,但你的儿子已能行礼问候。
你在浩渺的湖海中读书,理解深刻如同破冰迎春。
你成就的高山更加崇高峻峭,而我只是一片平凡的丘陵。
白玉深藏于石头之中,原本就孤傲不群。
泾水和渭水相伴流淌,世间却难以分辨清浊。
寻求真理不易,赠言更是难上加难。
自古以来的得道之人,他们的教诲悬挂在屋壁之间。
在通往金华的牧羊之道上,你带着酒拜访太玄的住所。
你托腮聆听交谈,希望你能用那三尺之舌。
我在风雨之夜行路,船窗边听到远处的鸡鸣。
虽然老朋友无法相见,但彼此心意相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赠别李端叔》,通过对江南山水的描绘和对友情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我观江南山,如目不受垢”以江南山水的纯净比喻友情的清澈,接着通过“忆食江南薇,子独于我厚”表达对李端叔的深情厚谊。诗人感叹自己在北方思念江南,如同怀抱着冰雪般纯洁的心境,却难以再攀越千峰。
诗人回忆起往昔共事时的豪情壮志,“当时喜文章,各有儿子气”,而如今“尔来颔须白,有儿能拜起”,感叹岁月无情,友人已老。他赞美李端叔的学识渊博,“读书浩湖海,解意开春冰”,并自谦为“成山更崇崛,顾我丑丘陵”,表示对友人的敬仰。
黄庭坚以“白玉著石中,与物本落落”形容李端叔的高洁品格,又借“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浊”暗示世事变迁,是非难辨。最后,诗人以“赠言良独难”表达对离别的感慨,希望友人能保持真我,如“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的隐士一般。他想象李端叔在金华道上牧羊,或在太玄宅中饮酒,期待能有机会深入交谈。在风雨之夜的船窗边,诗人听到远处的鸡鸣,虽不能相见,但对故人的理解和情感依然深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