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
出处:《巫山行》
明 · 王樵
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
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
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
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
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
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
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
鉴赏
这首《巫山行》描绘了作者在巫山地区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巫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首先,诗人通过“天清露白猿声哀”这一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凄美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接着,“巫山宛如屏障开”,生动地描绘了巫山的雄伟壮观,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展现出其独特的地理风貌。
“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巫山的自然之美。峰峦回旋,江水蜿蜒,绿意盎然,烟雨散去后,空旷的阳台显得格外宁静与开阔。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接下来,“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巫山美景的惊叹之情。他仿佛在想象中将其他著名的山脉移至巫山,以此来强调巫山的非凡魅力。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尽管白云变幻无常,但巫山的青翠之色却始终如一,象征着自然界的恒久不变。
最后,“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描绘了作者在江边远眺的场景,以及对道路蜿蜒曲折的描述,既展示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也隐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累的心态。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挑战,也不忘初心,追求心中的理想。
整体而言,《巫山行》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对理想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