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念德心何极,幽栖道未穷全文

念德心何极,幽栖道未穷

喜说山居胜,兰亭一盼中。
松楸今十世,竹帛故三公。
念德心何极,幽栖道未穷
吾归访岩壑,鸡黍更谁同。

翻译

喜欢谈论山居的乐趣,这一切都如兰亭聚会一般在心中浮现。
松树和楸树已繁衍十代,竹简和丝帛记载着古老的三位贤公功绩。
怀念他们的美德,心中的感慨无尽,隐居的生活道路似乎没有尽头。
我回归山林探寻,又有谁能共享鸡黍之宴呢?

注释

山居:居住在山中。
兰亭:古代名亭,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地。
盼:想象,回忆。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十世:十代,表示时间长久。
竹帛:古代书写材料,竹简和丝帛。
故:过去的,旧有的。
念德:怀念美德。
心何极:心情如何能表达尽。
幽栖:隐居生活。
道未穷:道路无尽,意指追求未完。
岩壑:山川沟壑,自然景观。
鸡黍:泛指农家粗食,这里指邀请朋友共餐。
更谁同:还有谁可以一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安逸的生活情景。"喜说山居胜,兰亭一盼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悦和满足,"兰亭"常指幽静雅致之所,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己营建的居所,一盆茶水便能享受其中的清净。

接着两句"松楸今十世,竹帛故三公"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描绘了山中生活的久远与宁静。"松楸"指的是松树和楸树,这里的"十世"意味着这些树木已经历经了很长的年月,而"竹帛"指的是用竹子编织成的窗帘或门帘,"三公"则可能是指代远古先贤或尊贵之人,这里暗示山中生活与世间的隔绝和超脱。

"念德心何极,幽栖道未穷"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深入探索。"念德心"指的是思考和修炼品德,而"幽栖道"则是形容在寂静之地研习道法,这里的"未穷"意味着这种追求永无止境。

最后两句"吾归访岩壑,鸡黍更谁同"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岩壑"指的是山中的洞穴或石壁,这里的"访"意味着返回和探寻,而"鸡黍"是古代隐士常食之物,这里的"更谁同"则表达了诗人愿意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伍,享受独特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细腻描绘和个人修养深邃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纯净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