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
出处:《咏大德诗》
魏晋 · 支遁
遐想存玄哉,冲风一何敞。
品物缉荣熙,生途连惚恍。
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
昔闻庖丁子,挥戈在神往。
苟能嗣冲音,摄生犹指掌。
乘彼来物间,投此默照朗。
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
交乐盈胸襟,神会流俯仰。
大同罗万殊,蔚若充甸网。
寄旅海沤乡,委化同天壤。
品物缉荣熙,生途连惚恍。
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
昔闻庖丁子,挥戈在神往。
苟能嗣冲音,摄生犹指掌。
乘彼来物间,投此默照朗。
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
交乐盈胸襟,神会流俯仰。
大同罗万殊,蔚若充甸网。
寄旅海沤乡,委化同天壤。
鉴赏
这首诗由魏晋时期的高僧支遁所作,名为《咏大德诗》。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超然的意境,展现了对宇宙、生命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开篇“遐想存玄哉”,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和探索。接着“冲风一何敞”描绘了宇宙的广阔无垠,暗示着精神世界的浩瀚。随后,“品物缉荣熙,生途连惚恍”描述了万物生长的繁荣景象,以及生命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揭示了人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往往迷失自我,智慧受到动摇。接下来,“昔闻庖丁子,挥戈在神往”引用了庄子的故事,强调了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苟能嗣冲音,摄生犹指掌”表达了如果能遵循自然之道,生活将变得简单而自在。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顺应自然、把握生命真谛的智慧。“乘彼来物间,投此默照朗”意味着在万物之间自由穿梭,内心保持宁静,洞察事物的本质。
“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表达了超越常规思维,心灵自由飞翔的状态。诗人通过“交乐盈胸襟,神会流俯仰”描绘了心灵与宇宙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强调了精神与自然的交融。
最后,“大同罗万殊,蔚若充甸网”寓意着虽然世界多样,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是普遍存在的。诗人以“寄旅海沤乡,委化同天壤”结束,表达了自己虽为世间过客,但最终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达到永恒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思、流畅的文笔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