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桥惊鸟散,扫石爱僧閒
出处:《游临溪寺和钟学正韵》
明 · 刘崧
涧束西流水,门临北向山。
渡桥惊鸟散,扫石爱僧閒。
雾薄林花紫,春深石笋斑。
云峰如可问,杖策未须还。
渡桥惊鸟散,扫石爱僧閒。
雾薄林花紫,春深石笋斑。
云峰如可问,杖策未须还。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游临溪寺和钟学正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寺景象。首句“涧束西流水”,以流水被山涧约束,形象地展现了溪流在山谷中的蜿蜒曲折,透露出山间的静谧与幽深。次句“门临北向山”,点明寺庙坐落在面向北方的山脚下,进一步强化了山寺的地理位置。
第三句“渡桥惊鸟散”,通过描绘过桥时惊飞的鸟儿,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自然氛围,增添了生机。第四句“扫石爱僧闲”,则刻画了僧人悠闲地清扫石头的场景,体现了禅意与宁静的生活节奏。
第五句“雾薄林花紫”,描绘了春日薄雾中花朵显得更加娇艳,色彩斑斓,富有诗意。最后一句“春深石笋斑”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深度,以及石笋上斑驳的痕迹,暗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临溪寺周边的自然景色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同时也寓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感悟。诗人似乎在询问云峰之上的哲理,但又并不急于离开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留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