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虽至愚,读者无不敬
出处:《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
宋 · 曾几
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盛。
六经更百代,略不睹疵病。
瞿聃书角立,亦各谈性命。
空门甚宏放,果报骇观听。
是以虽至愚,读者无不敬。
周时柱下史,设教本清静。
至今五千言,谈若鼓钟磬。
虽为二郗谄,秖作二何佞。
遂令黄冠徒,冷落度晨暝。
贤哉机云孙,道眼极超胜。
杀青贝多叶,收贮腹中竟。
慨然发琅函,窗白棐几净。
三家一以贯,不事颊舌竞。
吾皇汉孝文,恭已民自定。
愿君益沈涵,持以奉仁圣。
远师曹相国,下视刘子政。
六经更百代,略不睹疵病。
瞿聃书角立,亦各谈性命。
空门甚宏放,果报骇观听。
是以虽至愚,读者无不敬。
周时柱下史,设教本清静。
至今五千言,谈若鼓钟磬。
虽为二郗谄,秖作二何佞。
遂令黄冠徒,冷落度晨暝。
贤哉机云孙,道眼极超胜。
杀青贝多叶,收贮腹中竟。
慨然发琅函,窗白棐几净。
三家一以贯,不事颊舌竞。
吾皇汉孝文,恭已民自定。
愿君益沈涵,持以奉仁圣。
远师曹相国,下视刘子政。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从未有过像夫子这样崇高的存在。儒家六经流传百代,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
老子和庄子的学说独特,各自阐述生命与宇宙的道理。
佛教的教义宽广深远,其因果观念令人震惊。
因此,即使是最愚钝的人,阅读这些经典也无不心怀敬畏。
周朝的柱下史孔子,他的教诲原本清净无杂。
直到现在,那五千字的《论语》,讲解起来如同击鼓鸣磬般清晰。
尽管有人曲解,如郗、何二人,也只是表面迎合。
这导致了儒士们被冷落,度过日夜。
机云的后代真贤明,他的见解高超无比。
他把《论语》刻在竹简上,深深藏于心中。
打开精美的书箱,书桌洁净如新。
他将儒家、道家、佛家融会贯通,不争口舌之利。
我们的汉孝文帝,谦逊有礼,人民自然安定。
希望你深入理解,用它来侍奉仁德圣明的君主。
效法曹相国的智慧,超越刘子政的境界。
注释
夫子:指孔子。六经:儒家经典。
疵病:缺点、错误。
瞿聃:老子(李聃)。
性命:生命与宇宙的本质。
空门:佛教。
黄冠:古代儒生的帽子。
机云孙:指机云的后人,此处泛指贤者。
杀青:古籍制作过程中的固定竹简。
琅函:精致的书函。
颊舌竞:争辩、争论。
汉孝文:汉朝的孝文帝。
仁圣:仁德圣明的君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题为《陆务观读道书名其斋曰玉笈》。诗中,诗人高度赞扬了孔子的学问之盛,指出六经流传百代无瑕,与佛教中的老子和庄子相比,儒家之道更为宏大深远。他提到周代的清静教化,以及《道德经》的深远影响,尽管有人曲解,但其智慧深入人心。诗人对陆务观研读道书的行为表示赞赏,认为他能深入理解并实践道家思想,将其精髓融入生活,不追求口舌之争。最后,诗人希望读者能像陆务观一样沉思领悟,以儒家之道辅佐仁圣之治,效仿曹相国的谦逊和刘子政的低调。整首诗洋溢着对儒家经典的尊崇和对个人修养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