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全文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出处:《和陶渊明杂诗
元末明初 · 戴良
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
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
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所作,名为《和陶渊明杂诗(其五)》。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句“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以秦朝灭亡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暗示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并非一成不变,历史的痕迹依然在现代社会中留下印记。接着,“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描绘了道路的变化,象征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同时也隐喻了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则表达了诗人亲自体验到这种变化后的深深感慨和伤感,反映出个体在面对历史巨变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时的无力感和悲凉情绪。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一句,诗人将关注点从个人情感转向更广阔的宇宙观,认为大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可以覆盖整个宇宙,暗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法则的和谐共存的可能性。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描述了学者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碰撞中的挣扎与困境,他们试图保存和传承古代智慧,但传统与现代的裂痕却日益加深,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时代进步之间的矛盾。

最后,“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表达了对那些才华横溢却因时代局限而无法施展抱负的人们的同情,强调了个人才能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则以洛中叟(即陶渊明)为例,表达了对缺乏像他那样的智者引领时代的遗憾,暗示了社会可能因此而失去指导和平衡,最终导致某些价值或理想的缺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