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陶渊明杂诗(其五)赏析

和陶渊明杂诗(其五)

元末明初 · 戴良
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
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
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所作,名为《和陶渊明杂诗(其五)》。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句“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以秦朝灭亡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暗示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并非一成不变,历史的痕迹依然在现代社会中留下印记。接着,“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描绘了道路的变化,象征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同时也隐喻了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则表达了诗人亲自体验到这种变化后的深深感慨和伤感,反映出个体在面对历史巨变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时的无力感和悲凉情绪。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一句,诗人将关注点从个人情感转向更广阔的宇宙观,认为大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可以覆盖整个宇宙,暗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法则的和谐共存的可能性。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描述了学者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碰撞中的挣扎与困境,他们试图保存和传承古代智慧,但传统与现代的裂痕却日益加深,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时代进步之间的矛盾。

最后,“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表达了对那些才华横溢却因时代局限而无法施展抱负的人们的同情,强调了个人才能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则以洛中叟(即陶渊明)为例,表达了对缺乏像他那样的智者引领时代的遗憾,暗示了社会可能因此而失去指导和平衡,最终导致某些价值或理想的缺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词语解释

放荡的意思:[释义](形)行为放纵或不检点。 [构成]并列式:放+荡 [例句]放荡的女人。(作定语)[同义]放纵、放浪...

感叹的意思:[释义](动)有所感触而叹息。 [构成]偏正式:感〔叹 [例句]感叹世态炎凉。(作谓语)...

感叹的意思:[释义](动)有所感触而叹息。 [构成]偏正式:感〔叹 [例句]感叹世态炎凉。(作谓语)...

高世的意思:(1).高超卓绝,超越世俗。《战国策·赵策二》:“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 宋 王安石 《答吴子经书》:“ 子经 诚欲以文辞高世,则无为见问矣。” 许地山 《集外·女国士》:“夫有高世材,要须遇时乃发。”(2).出尘离世,清高脱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王右军 与 谢太傅 共登 冶城 。 谢 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 谓 谢 曰:‘ 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 文王 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3).指出尘离世的所在。...

高世的意思:(1).高超卓绝,超越世俗。《战国策·赵策二》:“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 宋 王安石 《答吴子经书》:“ 子经 诚欲以文辞高世,则无为见问矣。” 许地山 《集外·女国士》:“夫有高世材,要须遇时乃发。”(2).出尘离世,清高脱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王右军 与 谢太傅 共登 冶城 。 谢 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 谓 谢 曰:‘ 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 文王 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3).指出尘离世的所在。...

何所的意思: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六合的意思:...

破裂的意思:[释义](动)(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构成]并列式:破+裂 [例句]棉桃成熟时;果皮破裂。(作谓语)[同义]决裂...

前行的意思:前锋。《吴子·应变》:“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乃立 章邯 为 雍王 ,置 楚 军中。使长史 欣 为上将军,将 秦 军为前行。” 唐 韩愈 《再与鄂州柳中丞书》:“握兵之将,熊羆貙虎之士,畏懦蹙蹜,莫肯杖戈为士卒前行者。”(1).以前的行为。《荀子·议兵》:“ 武王 之诛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孔丛子·论书》:“ 公 ( 定公 )曰:‘先君 僖公 功德前行,可以与於报乎?’”(2).向前行走。《晋书·长沙王乂传...

秦灰的意思:(1).指 秦 朝宫殿为 项羽 焚烧而成的灰烬。 唐 刘禹锡 《松滋渡望峡中》诗:“ 梦渚 草长迷 楚 望, 夷陵 土黑有 秦 灰。” 明 夏完淳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綺古 扬州 ,不辨 秦 灰十二楼。”(2).指 秦始皇 所烧书籍的灰烬。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 秦 灰犹未冷, 汉 道復衰絶。” 元 郝经 《秋兴》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 秦 灰散刼空。”(3).指 秦始皇 焚书之火。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流传时代》:“摭拾 秦 灰之后,寳藏 汉 壁之先。” 蔡...

衢路的意思:(1).歧路,岔道。 汉 贾谊 《新书·审微》:“故 墨子 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后汉书·冯衍传》:“ 杨朱 号乎衢路兮, 墨子 泣乎白丝。”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諫也,亦以表识衢路也。”(2).道路。《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密 开 洛口仓 散米,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或离仓之后,力不能致,委弃衢路,自 仓城 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轥践。” ...

人怀的意思:人心,人的情绪。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殊不知末习浇漓,人怀厌怠。”...

伤人的意思:◎ 伤人 shāngrén[wound;give offensive] 使人受到伤害批评性的意见时常伤人很重...

叹伤的意思:感叹悲伤。 唐 温庭筠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诗:“忆昔几游集,今来倍叹伤。”...

天地的意思:◎ 天地 tiāndì(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天地之大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天地百法乎。——清·...

往往的意思:[释义](副)常常,每每(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构成]重叠式 [例句]有些事往往想不到。(作状语)[同音]惘惘...

煨烬的意思:(1).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晋 左思 《魏都赋》:“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 宋 王安石 《外厨遗火》诗之一:“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清不眠。” 孙中山 《二次护法宣言》:“﹝ 陈炯明 ﹞嗾使第二师於昏夜发难,枪击不已,继以发砲,继以纵火,务使政府成为煨烬,而致 文 於死地。”(2).经焚烧而化为灰烬。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 洛阳 且煨烬,载籍宜为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约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烬。” 清 方苞 《题天姥寺壁...

问津的意思:[释义](动)〈书〉探询渡口,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构成]动宾式:问|津 [例句]那支花瓶放在橱窗中一年多了;至今还无人问津。(作谓语)...

岩崖的意思:◎ 岩崖 yányá[cliff] 山崖...

一问的意思:(1).问候一次。《礼记·内则》:“妾将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问之。”《管子·入国》:“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九十以上,日一问,八十以上,二日一问。”(2).询问一下。 唐 李白 《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3).访问一次。 元 方回 《雪中忆昔》诗:“扁舟一问桃源路,治乱当时自此分。”(4).一个问题。《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拟申一问,师还对否?”《朱子语类》卷二:“ 季通 尝设一问。”...

猜你喜欢